川南在線 發布時間:2023-07-05
□ 匡子欣
近日,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基層部分本應帶頭搞調研的科室,整天忙于寫各種講話稿、匯報材料,很難邁出門、俯下身深入調研。而部分身處基層、主要職責之一即為調研的科室,卻沒空搞調研,這與中央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要求背道而馳,這一現象不得不引人深思。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本該重視調研的基層科室也難得深入調研,導致不能得到一手信息,不得不依賴于各部門的二手材料,將時間都花在了修改各類稿件上。不少匯報材料沒什么干貨,很難真正把情況講清、問題找準、對策提實,還助長了虛浮之風,逐漸變成了一個個“空心筆桿子”。諸如此類的現象背后,折射的是部分基層領導干部對調查研究不夠重視、工作作風不夠扎實的苗頭性問題。筆者認為,要做實調查研究這項工作,避免出現“調研科沒空搞調研”等形式主義之風,真正把情況摸實摸透,把高質量調研成果轉化為惠民生實招,關鍵要把握好“繁”與“簡”這個基本原則。
調研對象要“繁”,調研方法要“簡”。調研對象的選取是調研方案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在擬定方案時需要認真研究推敲。要“多深入基層尋計問策,多解剖麻雀小中見大”?!敖馄事槿浮钡那疤崾沁x好“麻雀”。要堅持點面結合,既要注重覆蓋面,又要突出對象的代表性、典型性,做到深入“解剖麻雀”;要堅持“入山問樵、入水問漁”,注重請教三類人,即熟悉情況的、能夠客觀反映問題的、利益攸關的。依據這種分類,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才能提出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當然,針對調研對象的不同,我們黨有著豐富的調查研究經驗,和許多行之有效的調查研究方法,如召開調查會、研討會、走訪調查等,但新形勢、新情況下,我們必須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減輕基層負擔,根據調研任務和要求,善于運用科學有效、具有針對性的調研方法,精心謀劃調研方法,切實提高調研的時效性。
調研功課要“繁”,調研素材要“簡”。我們通常認為“調研調研,先調后研”,但實際上必須先研、再調、再研,也就是要先把問題研究明白,準備工作做充分,“說走就走”式的調研很難達到預期效果。要結合調研實際提前準備好需要的材料,如訪談提綱、調查問卷、走訪路線圖等,綜合運用各種方式方法收集資料、匯聚民意,把第一手素材匯集起來,防止出現“拿鞋找腳”“先射箭再畫靶”等問題。只有把前期功課做足,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明白需要什么樣的調研素材。而在匯總整理調研素材時,也能更好地結合平時掌握的情況、收集的資料、積累的經驗,在甄別的過程中做到辨別真偽,避免以偏概全,注重明辨公私,合理的評估數據,經過通盤考慮、合理取舍、精準吸納,有利于更好地摸透實情,而不是簡單堆砌、直接使用所有素材,任由它真偽并存、粗精混雜。
調研成果要“繁”,調研報告要“簡”。衡量調查研究搞得好不好,“關鍵要看調查研究的實效,看調研成果的運用,看能不能把問題解決好”。調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決問題,問題是否解決主要是靠廣大群眾檢驗。因此,要抓好成果運用,對經過充分研究、比較成熟的調研成果,要及時上升為決策部署,轉化為具體措施;對尚未研究透徹的調研成果,要更深入地聽取意見,完善后再付諸實施;對已經形成舉措、落實落地的,要及時跟蹤評估,視情況調整優化。而成果運用主要來源于調研報告的內容,腳力所至、眼力所見、腦力所思,最終都要通過筆力展現,調研報告的思想性、邏輯性、可讀性影響著參謀服務的效果,調研報告沒有“干貨”就談不上高質量,要認真分析、系統提煉,必須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從所見所聞中歸納問題,從具體實踐中總結經驗,從基礎材料中提煉觀點,從綜合分析中思考對策,才能形成有深度分析、有具體建議的高質量調研報告。
總之,務必認清調查研究這項工作的重大意義,練好調查研究基本功,杜絕可能發生的形式主義之風,要把問題的本質和規律把握準確,“繁”“簡”得當,才能實現“十月懷胎調查研究、一朝分娩解決問題”的初衷和預期。(作者單位: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財政局)
編輯:李永鑫
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