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在線 發布時間:2023-07-22
# 龍腦橋 #
仲夏時節
大咖云集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腦橋,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位于瀘縣北郊九曲河上,為茶馬古道的重要橋梁之一,是瀘縣至今保存的302座龍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龍雕石梁板
單霽翔
國家文物局原局長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
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
王巍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任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首席專家
王昱珩
最強大腦“水哥”曾上演微觀辨水
鄭愷
演員
近日,北京衛視《博物館之城》導演組來到瀘縣龍腦橋取景,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物遺產深深吸了單霽翔院長以及節目組大咖們,一致認為瀘縣龍橋文化與《博物館之城》欄目“溯源文明”的主題相貼合,具有極高的宣傳價值。
瀘縣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一座千年古縣,被譽為“中國龍文化之鄉”,走過2000多年的歷史長河,她為后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珍貴的文物遺產。
在璀璨的龍文化滋養下,瀘縣催生出了極具藝術欣賞價值的石刻文化。伴隨著大量石刻文物的出土,千年前宋代民間生活的斑駁光影也隨之浮現在我們眼前。
祥龍姿態躍于石上、侍從神情栩栩如生,一幅持注伺宴侍女石刻圖,生動形象的展現出飲酒之風盛行于宋代民間,也印證了瀘州酒文化的源遠流長。
本期節目由單霽翔、王巍、王昱珩、鄭愷帶隊,一起走進四川瀘縣,探尋這座九曲河上屹立百年的龍腦橋以及它所造就的偉大文明。
《博物館之城》是北京衛視聯合北京市文物局推出全國首檔文博探秘類文化互動節目。第二季節目延續第一季的文化內核和內容設定,由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帶領探源團王昱珩、李杰、鄭璐和來自不同領域的飛行嘉賓,以“溯源”為核心,發掘歷史文化遺產,揭示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展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
瀘縣多水網,九曲河與瀨溪河環繞,境內遍布石板橋,素有龍橋之鄉的美譽。也許你見過單霽翔講解全國各地重點文物,但你肯定沒有見過單霽翔策馬龍腦橋!
鄭愷也牽上踏雪馬,徜徉在遠古與現實間,好不愜意。
“水哥”王昱珩更是尋著馬幫的鈴聲,仿佛在聆聽歷史的聲音。
九曲河畔,龍腦橋邊,從遠古而來的古道上成千上萬辛勤的馬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風餐露宿的艱難行程中,用清悠的鈴聲和奔波的馬蹄聲打破了千百年山林河谷的寧靜,開辟了一條通往域外的經貿之路。他們憑借自己的剛毅、勇敢和智慧,用心血和汗水澆灌了一條通往茶馬古道的生存之路、探險之路和人生之路。
大咖們從水談到橋,從橋談到酒。那些茶馬古道上漸漸遠去的駝鈴聲,還有馬幫們帶來的、從歷史中徐徐游來的文明,至今仍潤澤瀘縣,潤澤瀘州。
瀘縣的橋承載著酒的來來往往。龍腦橋所在地,又是濃香型白酒古之稱為 “大酒” 的發源地,馬車驛使走過青石橋面,帶著瀘州的酒走南闖北,年復一年留下歲月痕跡,足以說明瀘州龍腦古橋,與瀘酒發展那千絲萬縷的歷史淵源。
談興正濃,單院長感慨時光如流水般飛逝,眼前的龍腦橋與十多年前初到龍腦橋的場景一般無二,他盛贊瀘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把龍腦橋保護得很好,足見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
瀘縣的文旅資源璀璨奪目,豐富多彩。在瀘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努力下,近年來不斷被外界所關注,讓瀘縣的寶貴歷史文化財富得以在更大的平臺展現,未來,一定會有更多大咖眷顧這片歷史厚重的土地。
讓我們期待北京衛視《博物館之城》瀘州瀘縣站的精彩播出!
編輯:邱果
關注川南在線網微信公眾號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 ,獲取更多最新資訊
文苑